行政司法行为的定义及法律规定
杭州临安律师事务所
2025-04-18
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具有强制力,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行政行为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而司法行为则包括审判、裁定、调解等。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这些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合法性和公正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条明确规定了公权力的行使原则,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依法行事,不得滥用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条强调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应当依照本法律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如实、公正、择善而从地履行职责,不得滥用职权或者放纵、拖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行政诉讼法所称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职权,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上一篇:法院不同意重新鉴定怎么办
下一篇:暂无 了